寶寶從幼兒園回來,情緒有些低落,悶著頭坐在椅子上,看著正和爸爸坐在沙發(fā)上聊天的媽媽的肚子,忽然石破天驚地問出一句:
“媽媽,我是怎么跑到您肚子里去的?”
1. 媽媽愣住了,看了看爸爸,繼而放聲大笑: “有一次啊,媽媽吃了個蘋果,但沒有吐籽,后來,肚子慢慢大了,生出來才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是我最愛的寶寶?!?/P>
寶寶吃驚地說:“原來我是蘋果籽變的呀?那我算不算是個妖怪?”×
2. 媽媽的臉漲紅了,隨手打了寶寶一巴掌:
“你這孩子,腦子成天都在想些什么?怎么不想些好事情?!”×
3. 媽媽大大方方地把寶寶領到窗前,指著窗臺上正在開放的花說:“……這是雄蕊、雌蕊和子房,花要通過雌雄受粉才能結果,有自己的后代。人也是一樣,爸爸媽媽相愛,所以……”
“噢,原來是爸爸幫媽媽授粉,我才跑進媽媽肚子里去的。”√
專家點評:
3-5歲的孩子,最常向家長問到的有關性的問題,大多與自身有關。我是從哪兒來的?現(xiàn)在的家長們大多知道,應該告訴他標準答案。然而,當孩子的問題是我是怎么跑進媽媽的肚子里時,家長的反應就不那么自然了。
在這種情況下,以開玩笑的方式對付過去或簡單地告訴他,長大后就會明白,當然是行不通的,這只會令孩子對這一過程更有神秘感,更有好奇心,以不正常的目光去探尋這件事情的真相。粗暴的做法當然更不可取,因為如此一來,就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印像:這一過程是不好的,丑陋的。這種消積的情緒記憶,甚至可能會隨著孩子一起長大,對他今后的生活產生影響。
最好的辦法,是科學、平靜地向孩子講解這一過程。當然,對于孩子來說,不用講解的過于實際,因為他是對這方面的知識感到好奇。用花來對他講解,既讓他以正確的方法了解了性,解決了他的疑問,同時,也可以引導他養(yǎng)成觀察的好習慣。